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117队微信关注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地矿文化 » 文化动态

凝聚光 赴山河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于地质人而言,为国找矿助国泰,排查隐患护民安。

    去年6月8日,117队地质灾害保障组在安龙县笃山镇纳黑村开展工作时,发现村民屋后一斜坡发生下坐5-10厘米变形,随后积极对该范围采取临时避险措施。四日后,12日晚上8时许,连续降雨导致该位置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由于提前识灾并积极采取措施,未造成人员受伤,将此次地质灾害带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保障组的地质人无愧于党和人民给予的信任。而这只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平凡的一天,没有讴歌,无需掌声,年轻的地质灾害保障组成员们又起身开始了下一轮的汛前排查。

    在肩负地灾保障的神圣使命的同时,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地质力量,为国找矿立功是每个地质人内心恒长的召唤。还记得初到单位之时,单位领导们在新入职培训上分享的一组数据说明了我们117地质队员的荣耀。我们117队曾经在上世纪响应国家号召,深耕黔西南地区,率先勘查发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探明金金属资源储量超过300吨,曾先后三次受到国务院嘉奖,被地矿部授予“功勋地质队”等光荣称号。回望队史,闪闪的建功之路必定离不开代代地质队员的辛劳付出。每当我细细阅读几十年前辈们完成的- -手地质资料的时候,一位位栉风沐雨、骑驴点火把、萤光相伴、风餐露宿的地质先辈的形象跃然眼前。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其中又未尝不见我身边无数地质人的身影:勤恳踏实,在退休的前一刻仍坚守在野外一线;放弃新婚蜜月,办完婚礼就立马赶回项目部;家里小孩生病大哭却只能隔着手机屏幕轻声安抚。这些地质人们,他们是谁的父母,是谁家的儿女。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是为国找矿的初心和使命,是-生的钟情与责任。现如今我们年轻地质队员也接过旗帜,芳华待灼、砥砺深耕,带着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擦干汗水、甩掉泥水,继续踏上为国找矿的新征程。

    迎晨曦而出踏星光而归,烈日炎炎、数九寒天,地质人是忙碌的;地质人是孤独的,数月不归家的项目,野外的山水土石成了最长情的陪伴,只留下冷落了家人的愧疚与遗憾。然而光荣在于平淡,我看到这份事业里闪烁着-个个的质朴瞬间:是当地质隐患被排查发现;是轰隆隆的钻机从地下带到地面的一节节含矿岩芯;是工作到项目部凌晨123456点钟的寒灯孤影;是技术理论的新突破;是成果报告里凝练的一行行文字;是勘探线剖面图上连成矿体的亮眼的红;是背包里和蛇药放在-起的一天的干粮;那坨捏的紧紧的糯米饭:是旅行探险者不曾到过的那些偏远险恶之地;是从野外记录本白色的内页上反射出日复一刺眼的正午阳光。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专门寄语我们青年一代,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地质工作者当以青春之我,在攻坚战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无惧困难;在这个有为时代中,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百炼成钢;在新征程上,地质青年以劳动和奋斗的姿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地质报国,共赴山河。




分享:
0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