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均1985年出生,高级工程师,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117队地质找矿工作-线。他工作积极,不怕吃苦,善于学习,勤于钻研,从一名普通大学生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他负责的项目多次得到业主和专家的高度评价,为117队地矿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加强学习,不断提升
罗建均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专业基础扎实。参加工作后,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抢得先机,做好项目,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不忘加强地质矿产专业知识学习,同时对物化探、测绘、水工环等专业知识进行充电,对大数据、三维建模等先进技术手段也积极跟进掌握,不断厚植知识能量。扎实的知识积累,让他在较短时间之内成为大队技术全面的能手。2017-2019年,他牵头完成的七星关区和桐梓县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野外验收和成果报告均获优秀; 2021-2023年,由他主持完成的毕节试验区威宁、金沙地区优质饰面石材资源普查项目野外验收和成果报告也同获优秀等次。同时,他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对黔西南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方面开展深入调查,先后发表论文7篇,为下一步开展黔西南金矿找矿提供了知识储备。
不怕吃苦,敢于争先
参加工作以来,罗建均的身影总是在单位最需要的地方出现。
2015年,与大队合作的外资公司认为册亨县洛帆-大沟金矿找矿潜力较小,放弃了继续投资,该矿权面临灭失的风险。大队研究投入一定的工作力争矿权延续,罗建均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接受任务后,他克服人员少、资料杂、工期紧等困难,带领项目成员顶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穿越路线,终于在杂草密林中发现了氧化矿,通过认真组织勘查工程施工,提交了2.5吨金矿氧化矿资源,顺利完成了矿权的延续。
2019-2020年,罗建均承担三都县坝街乡姑下锑矿详查项目负责人。该项目是当时117队承担的最大社勘项目。项目启动之初就遭遇了极大困难,首先是区内成矿规律极其复杂,地形切割大,植被茂密,露头差;其次是,当地村民对临时用地及青苗补偿漫天要价,严重阻碍了详查工作的推进。他一-方面要带队开展填图、布置工程等日常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和业主、村民及地方政府沟通,寻求多方支持。他项着烈日,不顾辛劳,衣服总是湿了干,干了湿。白天忙完业务,晚上则走村入户做村民工作。通过不断努力,该项目终于得以如期实施,并顺利结题,为单位创造近500万元的收入。
2021年9月开始,罗建均主动承担毕节试验区威宁、金沙地区优质饰面石材资源普查项目。该项目是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于2021年和2022年分两个阶段完成。该项目包括11个普查区,共需编制11个区块报告、1个阶段过程中面临项目启动晚、工期紧、项目区块选择难度大、区块多、统筹管理难等诸多问题,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积极想办法寻出路,紧紧依靠局、队强有力的领导和精心指导,问题得以一个一个解决。经过与当地各区县对接、查重、踏勘,把选区从威宁、金沙调整到金沙、赫章和百里杜鹃管理区。在勘查过程中,采取分大组,大组里分小组,分别开展各个区块的勘查工作。在开展第--阶段报告编制的同时,积极启动第二阶段工作。在中间报告编制过程中,一次罗建均和同事配合,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6份报告的编制,并通过了大队内审和局初审。每次报告评审后,他随即赶到野外,白天上山开展野外工作,晚上修改报告,千方百计抢抓项目进度。在抓进度的同时,他始终把项目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项目开展期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项目两个:阶段野外验收和成果报告均获得“优秀” 等次,提交饰面石材资源量12亿余方。为助推毕节试验区饰面石材产业发展,助推“黔石出山”战略提供了技术支撑,做出了积极贡献。
热爱地质,任重道远
自参加工作以来,罗建均十年如一日默默奋战在地质找矿一线,先后主持及参与磷矿、金矿、锑矿、饰面石材等矿产勘查及矿调等省部级项目7个,大、中型项目5个,小型项目、设计及各类投标书数十个。承担的省部级项目获4个野外验收优秀,获3个成果报告优秀。探获磷矿1亿吨、稀土矿11万吨、金矿2.5吨、优质饰面石材12亿余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贵州省地矿局“地质 找矿与地质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贵州省地矿局“地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排名第二)、2018年省地矿局贵阳片区绿色增效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竞赛第二名等成果荣誉。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他多次参加立项,有望在黔西南金矿勘查中获得新突破。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罗建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地质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地质“三光荣”精神的激励下,他正大踏步行进在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征程上,路途虽遥,收获可期。